奏响发展“最强音” 甘谷县以“三抓三促”行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6-07 |   作者: 五星体育360在线直播观看

<< Return list

  行走其间,塔吊摇臂来回旋转、厂房里机器轰鸣、建设者挥舞汗水……在这片15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时时让人感受到强劲的发展势头。

  甘谷县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立足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把项目工作作为稳投资、夯基础、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争投资、上项目,全力以赴抓开工、督进度,上半年全县项目工作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月14日,甘谷县在白家湾乡举行总投资约12.5亿元的全县2023年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6个,涵盖新能源、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工业加工、生态治理等多个领域。

  5月21日,在甘谷县大像山文化旅游节招商引资推介会上,现场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112.78亿元。签约项目涵盖新型供暖微波加热设备生产线、分布式光伏发电、清洁能源储能、甘味农产品物流配送、航天农业种植等项目。

  7月7日,在第二十九届兰洽会天水特色优势产业招商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甘谷县成功签约6项,总投资56.4亿元。

  全省“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甘谷县围绕大局、突出重点、聚焦亮点,把“三抓三促”行动同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树牢“抓发展必须抓招商”的理念,下好“招大引强”四步棋,抓谋划、促落实、强服务、稳推进,积极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奋力打好招大引强“进位战”“争先战”。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把优势放大、把特色做优,甘谷县抢时间,拼速度,忙招商,各招商队伍主动出击、加压奋进。

  新年刚过,甘谷县委主要负责人便带队赴上海、江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宣传推介甘谷发展前途和投资环境,主动对接企业洽谈合作事宜,推动全县“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开好局、起好步。

  在2月17日召开的2023年“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动员大会上,甘谷县特聘10名甘谷籍在外成功人士为招商大使,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持续扩大甘谷招商“朋友圈”的影响力。

  甘谷县委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首批招商大使的聘任,是甘谷县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六个一”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创新招商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甘谷县重视营商环境的最新成果。该项举措旨在充分的发挥甘谷籍在外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渠道资源优势,逐步提升全县招商引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

  为加快优质项目“引进来”,甘谷县做好顶层设计,细化领域、定制清单,提供优惠、精准发力。瞄准“三个500强”、行业100强等目标,一盯到底、靶向发力、盘活资源、涵养客源、强化对接,引进好项目、落地强企业;围绕“甘谷辣椒”“甘谷花椒”“甘谷木雕”“甘谷脊兽”“甘谷麻鞋”等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图谱、挂图作战,拓展链条、锻造长板,精准画像、强劲出击。

  枝繁巢暖引凤来。甘谷县还编制了2023年投资指南,建立招商引资投资推介项目清单,谋划储备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商贸流通等六个方面推介项目78项387.13亿元。县级干部带队“走出去”招商7次、“请进来”招商14次,积极对接洽谈企业43家。

  据了解,引洮供水二期配套甘谷县城乡供水工程年供水量1529万立方米,惠及甘谷县10个乡镇33万多人。项目启动以来,甘谷县委、县政府格外的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筹措资金,强化协调服务,全力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城区工程已于2019年9月建成通水,礼辛镇、大庄镇工程目前已具备通水条件。

  作为一名亲身经历了从吃井水、窖水,到饮用通村自来水的村民,礼辛镇陈庄村的陈树仁十分激动。

  “过去,我们这里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群众吃水只能靠修水窖、接雨水。遇干旱年景,还要到几十里地外用人力车、农用车拉水。后来,虽然不缺水了,但是水质一直不好,茶壶里全是水垢,喝茶都品不出茶的好坏来。”陈树仁说,引洮水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我们肯定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之水”,自觉保护好引洮供水工程设施,节约用水。

  而引洮供水二期配套甘谷县城乡供水工程,只是甘谷县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甘谷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有利时机,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数据显示,目前,甘谷县开复工项目142个,开复工率72.4%,完成投资48.25亿元。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的背后,是客商对甘谷县承载项目能力和水平的认可。甘谷县坚持清单化管理、责任制落实、节点化推进,压紧靠实县级干部包抓责任,完善重点项目协调、专班推进机制,将项目推进计划细化到月、量化到季,落实“周报告、月调度、季观摩、年考核”制度,全力以赴引投资、抓开工、强服务、促进度。

  甘谷县还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全力以赴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树品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

  ——聚焦构建“一区四园一基地”工业发展布局、打造百亿级工业集中区目标,加快建筑建材、电力能源、服装鞋类、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全力推进华能古坡三期50MW、吉电50MW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积极创建省级工业集中区,杰瑞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试产运行,华能甘谷电厂1号机组满负荷生产。

  ——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消费升温,商贸旅游业全面回暖。2023年大像山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大像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进展顺利,累计接待游客35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8亿元。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当前,甘谷县正加速推进项目建设,用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生根,乘胜追击、全力以赴,助推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硕果累累。

  甘谷县深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建立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大力推行“甘快办”“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开通在线%;梳理“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87项。

  落实有效的举措、新意十足的数据,折射出甘谷县营商环境的一直在优化和服务水平的持续突破。

  甘谷县在“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动员大会上提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引大引强引头部的当务之急、关键之举和长久之策,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跟着企业走;加强资源统筹整合,尽可能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效支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完整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服务机制;聚焦企业关键需求和综合感受,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稳岗就业等惠企政策,积极为企业降本减负、纾困解难……

  强烈的责任担当、务实的政策举措、过硬的作风能力,让企业家对甘谷县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为甘谷县发展出力的愿望更加强烈。

  “企业招引来,还需留得住。”甘谷县政务中心负责人蒋茂仓表示。为此,甘谷县倾力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未来的发展,加快实施企业开办“一站式”集成服务,破解“准入容易准营难”“办照容易难”问题,完善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机制,全力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我们要当好‘店小二’,用真心服务换省心办事,让公司发展舒心顺心,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留得住、能发展。”蒋茂仓说。

  聚焦审批制度改革,甘谷县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深化“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为公司发展纾困解难。目前,全县累计办理直接取消审批事项1055件、审批改为备案事项1617件、实行告知承诺事项2174件、优化审批服务事项4997件,共9843件次,推送信息认领率85.6%,接收认领率位居全市前列,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主体创业门槛。

  推行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全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1月至7月,甘谷县共办理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全业务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2100户次,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达99%以上。不断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简易注销制度,简化企业普通注销程序,实行企业注销“一网通办”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注销难、退出难问题。1月至7月共办理注销业务964户次。其中,简易注销459户次。简易注销占比47.6%。

  大力提升帮办服务水平。甘谷县针对企业群众网上办事“流程不清楚、手续不知晓、系统不会用、办事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业务咨询、网上申报、免费文印等服务,对复杂的业务全程帮办、跟踪办理、限时办结。目前,已累计帮办5430件,免费复印各类文档5250份。

  根据《甘谷县促进经济稳中有进推动高水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甘谷县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金融服务专区”和“陇商通服务专窗”,通过“零距离”沟通、“面对面”协调,积极帮企业解决困难,让企业感受到服务的诚意、政策的暖意。目前,12345政务服务平台共受理群众建议、求助、投诉、举报等办件4208件,按期办结4022件,办结率达96%。

  此外,甘谷县还印发了2023重点项目县级干部包抓责任一览表,形成县级干部带头抓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将重点项目调度工作延伸到项目建设一线,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痛点,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

  当下的冀城大地,处处涌动着高水平发展的浪潮,回响着拼搏奋进的强音。甘谷县紧盯“作战图”、铺展“施工图”、奋战“实景图”,奋力书写新时代高水平发展的新答卷。

  6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支线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 两型国产商用飞机演示飞行所使用的SAF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原料来自餐余废油。

  通过长期以来对石板滩生物群进行的大规模化石挖掘,团队于2019年新发现了一类大型的海绵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螺旋网格海绵”。 螺旋网格海绵化石的发现,表明前寒武纪存在非生物矿化的海绵动物。

  “三夏”时节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夏收、夏种、夏管决定着全年粮食的长势,集聚农民的期望,影响经济的发展。针对粮食生产,习强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该平台此次搭载了北京星辰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毫牛级氪工质霍尔电推载荷,该电推载荷将用于在轨拖车原理验证。纳星三号A星、B星是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天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2颗遥感技术验证卫星,将开展对地遥感成像、对地光学信标导航验证。

  记者6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康君副教授团队研究之后发现,辣椒中辣味成分大多数来自——辣椒碱,可激活胃内抗氧化系统,预防酒精所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

  高考临近,考生如何科学饮食成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专家提醒,考生在备考期间,切忌盲目进补和过量饮用提神饮料,应保证睡眠、注意营养、适度运动。家长还应关注考生心理健康状态,避免将焦虑情绪传递给考生,多给考生一些正向鼓励,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高考。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在京发布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涉及水质基准、气候效应、生态系统、长江模拟器、船舶低碳技术、农林废弃物、

  由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线粒体—细胞核协同演化研究,定位了新的长寿基因。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压力、摩擦力和应变三种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皮肤。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拥有高等植物3900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仅分布于中国;动物物种同样很丰富,其中鸟类1500余种,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深层次地融合科创生态——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近期,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建设”,在安徽开展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是在中国科协指导支持下成立的协同创新平台组织,由生态、环境、气象、地学、海洋、水利、农林等跨领域全国学会、行业领军企业、代表性科研机构和公益组织发起。

  屠格森与尹文英,又“吵架”了! “尹女士,请再仔细看看,你会同意我的看法。” “您知道,屠格森先生,不是一天两天,您也承认华蚖是很特别的,我有充分的理由坚持我的意见。”

  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在嫦娥六号“挖土”的每一步,都有“关节肌肉”和“神经末梢”——航天电机的助力。它们大小不一、功能各异,

  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圆满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本次任务中,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精心设计的钻采和表采相结合的“挖土”模式,以及为嫦娥六号装备的“挖土神器”,包括钻取采样装置、

  芒种的“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麦、稻、黍、稷等,这些作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状物称为“芒”;“种”,一为种子的“种”,二为播种的“种”。芒种是谷物生长的黄金期,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夏收、夏种、夏管交叉,简称为“三夏”。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地下溶洞采集鱼类样本时,发现了一种白色盲鱼,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确认该鱼类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科研人员将龙州中华喀鳅归入中华喀鳅属,确定了其分类学地位,目前正在慢慢地开展相关研究。

  搭建广聚英才、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的平台,助力北京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正在推进南岸区重大慢性病防治中心试点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