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投资(珠海)有限公司现代农业向“新”而行、向“新”而进

2024-06-11 |   作者: 五星体育360在线直播观看

<< Return list

  陆港投资(珠海)有限公司在斗门鹤洲北片区,建有15万平方米半封闭智能玻璃温室的粤港澳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其国内领先、全球领先水平,助力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智慧化新路径。

  “白蕉海鲈”主产区之一的昭信村,向“新”而行,上新5G+海鲈鱼智慧渔业试点项目,实现降本增收,获评“2022全国数字渔业典型案例”。

  在莲洲镇獭山村的陆港投资(珠海)有限公司,苏礼恒和他的港澳团队,在研发“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澳洲淡水龙虾工厂化孵苗繁育之后,正在开展第三期项目——室内孵化石斑鱼。

  澳门青年、珠海市斗门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霖,持续不断进行禾虫人工育苗实验,研究出改造成本低、产量较理想的养殖方法——禾虫稻田套养系统,探索提升良田效益……

  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毫无疑问,慢慢的变成了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探索农业现代化智慧化的有力手段。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加快实现农业科学技术自立自强、建设农业强国意义深远。作为珠海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斗门区通过长远谋划、扎实推进,依托科技利器向“新”而进。放眼望,现代农业领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正在675平方千米的斗门大地上蓬勃生发、茁壮成长。

  静水流深的磨刀门水道、沃野千里的基本农田、15万平方米的半封闭智能玻璃温室……斗门区鹤洲北片区,占地面积逾20万平方米的粤港澳现代农业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正打造湾区“世界 级农业新名片”!

  示范园由中国500强企业、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华发集团,联合国内外一流专业机构、科研院所、行业领军企业,精心打造的珠海首个国内领先的高科技现代设施农业示范项目。

  可以说,示范园是华发集团履行国企担当,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

  可以说,示范园也是珠海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智慧农业的示范项目,成就华发现代农业品牌。

  在示范园的玻璃温室内,蓬勃生长的樱桃番茄、草莓、甜椒……采用的是基质栽培、熊蜂授粉、生物防治等技术,避免传统种植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农残危害及病虫害。成熟的樱桃番茄一般大小,色泽晶莹玉润,味道鲜甜多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华发集团测试了国内外3000多个优质种源,选育出30多个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优秀品种,建立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口感偏好的品种资源库,同时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加速“种子国产化”进程。示范园的这些优质果蔬,就出自品种资源库。华发农业已形成自有生鲜品牌。

  这是一座高科技半封闭智能“超大屋子”,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具有国内领先、全球领先水平,可实现全环境智能调控、全过程智慧种植、全流程数据跟踪等,以确保果蔬的高营养、高品质、高产量和良好口感,是华南地区单体顶级规模、全国技术水平领先、三产融合的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华发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示范园2020年9月全面开工建设,2022年7月投产运营,果蔬年产量最高可达7000吨,产值超8000万元,是传统设施种植收入的12倍。

  示范园各类果蔬在盒马、永旺、朴朴及香港惠康、香港百佳、澳门新苗、澳门百佳等国内各大销售系统上架后,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供不应求。已形成“华实美原”生鲜品牌影响力,为全国各地带去安全、绿色的“珠海斗门味道”。

  从建设到运营,示范园正积极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智慧化发展新路径,涵盖设施农业规划设计、设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果蔬销售贸易、种植和运营管理输出等领域,获评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科学技术合作示范基地及华南地区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基地等。满满的“黑科技”之外,还有以下几大方面:

  科技化水平全国领先的近城市群都市现代农业基地,成功开拓“近销地”种植模式,“枝上熟”的蔬果更新鲜、更美味、更健康;华南地区首个全环境要素控制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全球领先以“光”为中心的生长控制管理系统,提升各环节效能,保障全要素条件,让植物生长更高效、更充分;牵头制定国内首批玻璃温室种植技术国家团体标准,2022年起陆续实施。包括《玻璃温室长季节基质栽培番茄育苗作业规程》《玻璃温室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作业规程》等三类。

  以示范园的建设运营为基础,华发现代农业团队不停地改进革新开发,首创农业云端大脑G-Lab系统平台,可实现在设施农业各管理环节大规模应用,为后期新项目的可持续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为现代农业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年6月9日,《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发布,规划引领新时代的农业强国之路。珠海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精品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和城乡融合示范引领区。

  以示范园为重要载体平台,长远谋划、积极探索布局现代农业领域,全力开拓大健康食品业务,以国企担当助推农业现代化与智慧化发展,打造华发现代农业领先品牌,成为华发集团的担当和使命。

  2023年12月,由华发集团投资建设的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动工。

  “项目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同时设置‘主粮’现代化种植区,以探索中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华发集团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项目将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大重点,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打造“百千万工程”全省样板。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是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率超95%、全环境要素智能控制的现代设施农业基地。

  此前,示范园在建设过程中,进口设备占比超过70%。但通过构建核心设备制造、整合体系内外资源,华发现代农业基本形成完善的装备设施产业生态,实现设施设备国产化率超95%。

  作为中国设施农业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华发现代农业将“全球先进、国内领先”的技术及设备,深度应用到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项目。项目的核心技术,即G-Lab系统平台下的温室框架系统、环境调控系统、栽培系统、智能控制管理系统、采收配套系统等五大软硬件体系,加上专业种植团队和先进的技术经验的软件支撑,构建“5+1”技术体系;此外,设施装备主要由华发集团控参股的企业负责生产制造,国产化率超95%,已取得32项专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设、经营成本大幅度降低,可做全面复制推广。

  华发集团将以示范园为重要载体,吸收转化国内外先进种植技术和生产经验,充分的发挥品种、品牌、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先发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以国企担当助推农业现代化与智慧化发展,在打造高科技现代农业领军企业的同时,对标世界、深耕湾区、辐射全国,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 级农业新名片”。

  4月10日下午,斗门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议题之一是听取白蕉镇和昭信村等“百千万工程”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据介绍,白蕉镇被划分为“百千万工程”专业镇(农业类),昭信村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白蕉镇地理位置优越,西江多条泾流在这里与海水交汇,形成独特的咸、淡水地带。丰富的水生生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独具地域特色的“白蕉海鲈”。

  昭信村是“白蕉海鲈”的主产区,全村70%的村民从事海鲈鱼相关产业。昭信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一跃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党的二十大代表、昭信村的“海鲈皇后”梁美容介绍,斗门养殖海鲈鱼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捕捞野生鱼苗进行人工繁殖;1996年开始,斗门引进七星鲈鱼进行养殖。

  经过多年发展,2023年,斗门区“白蕉海鲈”养殖面积3.96万亩,产量15.95万吨,占全国产量超50%,带动相关从业人员4万多人,成为珠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亮丽的“菜篮子”名片。

  一条鱼赢得多项国字号荣誉。2009年,“白蕉海鲈”成为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白蕉镇获授“中国海鲈之乡”称号,先后获得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助推珠海获称“中国海鲈之都”和“中国海鲈预制菜之都”。

  现代农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对“白蕉海鲈”传统养殖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亟需构建新模式、增加新动能。

  2022年以来,昭信村不少鱼塘陆续上新了水质传感器、天气气象采集传感器和监控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实现塘口水质数据、视频数据、养殖数据实时查看和生产设备远程智能控制。管理部门和养殖户通过村里服务中心的大数据可视化大屏与手机,可实时查看鱼塘状态。

  这是昭信村5G+海鲈鱼智慧渔业试点项目,覆盖面积超800亩,覆盖养殖户35户,全力打造数字化海鲈鱼试点养殖。

  “之前只能凭经验,目测鱼的状态和水温水质的变化,决定要不要投放鱼食和药物、开关增氧机等。”养殖户陈桂生表示,如今,只要点击手机小程序“昭信村海鲈智慧农业”,就能够正常的看到自家鱼塘溶氧、水温等关键数据,台风天不用再冒着风险下塘看鱼了。

  智慧水产监测和信息化技术赋能,助力昭信村“白蕉海鲈”养殖降本增收。据估算,昭信村5G+海鲈鱼智慧渔业试点项目可降低约20%人力成本,提升生产管理效率超25%,减少综合能耗约15%。

  从重经验到重科技,水产养殖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昭信村5G+海鲈鱼智慧渔业试点项目,在第二届中国渔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中,获评“2022全国数字渔业典型案例”;在省农业农村厅、新华网、南方报业主办的2022世界数字农业大会上,入围百项先进数字农业技术。

  “石斑鱼的孵化,再过10天左右就长成幼苗,后面要走的路还长。”苏礼恒笑称。

  苏礼恒是珠海农夫壹亩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亩田”)创始人。位于莲洲镇獭山村的壹亩田,依靠科学技术手段不断研发农业新项目,以新质生产力实现自身发展与强农兴农的双赢。

  “这是珠海首次在室内孵化石斑鱼。”苏礼恒介绍,在养殖行业,向来有着“养鱼先养水”的信条。

  2019年,壹亩田在莲洲镇獭山村投建落地,并研发建成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是由养殖池、生态处理器、蛋白分离器、恒温系统、水质检测系统、自动投喂系统等组成,保证了整个育种、养殖过程的水质稳定,实现零排放、不换水,也能最大 程度规避高密度养殖风险。”苏礼恒介绍,构成此项水处理系统的三项核心技术,分别获得了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依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壹亩田项目一期成功研发“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养殖对象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东星斑、珍珠石斑等,并大幅度的提高养殖效能。

  2022年,壹亩田二期项目建起了澳洲淡水小龙虾工厂化孵苗繁育车间,去年5月成功出苗。“我们4.3万多尾的虾苗给当地养殖户试养,市场反映效果不错。”苏礼恒说。

  石斑鱼孵化是苏礼恒的第三期项目。壹亩田发展壮大的背后,是一群粤港澳青年以现代科技为农业赋能的生动故事。除了负责搭建项目的苏礼恒,壹亩田团队的其他成员各有所长。如,孵化高手成恒光来自马来西亚,销售能手林锶锶来自香港。

  壹亩田的不远处,是位于莲洲镇的珠海市斗门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悦禾农业”)稻田禾虫养殖示范基地,正孕育着澳门青年、悦禾农业董事长林霖的事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霖与长相怪异的禾虫“邂逅”。极致鲜美的味道,让在澳门读书的他久久难以忘怀。

  林霖了解发现,跟着社会发展,珠三角区域禾虫滩每年亩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00-200斤,锐减至近年的20-50斤。想品尝到这一美味,慢慢的变难。

  “攻克苗种培育难题,实现禾虫自由”的想法在林霖心底萌发。刚开始,林霖和团队租了一片213亩的滩涂地,进行禾虫规模化养殖的试验。很快,就遭遇到育苗窗口期短、养殖周期长、投苗时间有限、土地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事情在2016年迎来转机。林霖结识了一支研究禾虫育种养殖的团队,并达成了合作,开始研发攻克禾虫的人工育苗技术和规模化养殖。

  为破解种苗养殖密码,林霖与团队前后投入3年时间,奔赴多地考察,学习种养经验,一直在优化套养系统和方法,渐渐从“门外汉”变为“虫专家”,研究出改造成本低,产量比较理想的养殖方法——“高密度稻虫养殖”系统。

  “我们培育苗种所用的优质种虫,虫体个头较大、浆汁饱满、活力十足,口感香糯且富有弹性、鲜香中带有回甘。”林霖介绍,悦禾农业还自主研发了禾虫浮游苗及标粗苗的培育技术、禾虫稻田套养系统、禾虫滩涂养殖系统,自主育苗苗种孵化率与投放存活率超过九成。

  无论是壹亩田的苏礼恒,还是悦禾农业的林霖……这些扎根斗门沃土的“工匠”,向“新”而行,向“新”而进,科技兴农,成为推进“百千万工程”不可或缺的前进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