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关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 督察报告说明生活垃圾处理短板明显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2024-06-03 |   作者: 五星体育360在线直播观看

<< Return list

  年排查发现,永定区垃圾填埋场填埋场运营管理不规范,总排口水质超标,环境问题突出。武陵源区设计、施工阶段等资料不齐全。填埋作业无规划,雨污分流效果差。沼气收集系统不完善,防渗膜材料损坏未做修复,填埋场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台账不够齐全和规范。慈利县库区雨水导排不畅,裁洪沟内积水严重,存在积水与垃圾混合现象。库底雨水导排管道有渗沥液外溢风险。垃圾填埋作业不合规,作业暴露面积过大。存在工业固废进入填埋场现象。防渗膜保护的方法不到位库区局部存在膜有破损未修复直接填埋现象。库区边坡无污水导排系统。临时填埋分区的分隔坝存在因污水局部积压或坝体不稳定导致防渗膜损坏的风险。桑植县设计、施工阶段等资料不齐全。渗沥液处理工艺存在问题,现场产水率不足设备常年故障,渗沥液主要靠外运,渗沥液处理后的浓缩液未有效处置。库区内有渗沥液积存现象,存在安全风险隐患。防渗膜材料损坏未做修复,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渗膜保护方案。防护距离范围内有居民点。现场无化验检验测试能力,外委检测记录不全。填埋场管理制度、运行台账不够齐全和规范。项目投入运营资金严重不足,地下水监测井缺失,未按监测频次要求开展监测。

  规范垃圾填埋场运营管理,本市范围内煤炭湾生活垃圾填埋场、武陵源区野猫峪生活垃圾填场、慈利县廖家湾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桑植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直排问题得到一定效果治理。

  1.全面督导,推进问题整改。对各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展全面督导,进一步规范填埋场运营管理,确保生活垃圾填理场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问题发生。

  3.以整改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按照湖南省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与运行评价标准,实现环保在线监控平台联网及信息共享,提升监管能力。开展监测井水质的日常监测,开展填埋场雨污分流、渗滤液处理、异味控制、运营管理培训,提高基层管理能力,察觉缺陷及时整改。

  1.加强日常管理。企业已制定灭蝇除臭、填埋作业、渗滤液处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到台账清晰完整。一是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日常填埋作业,控制作业面积300平方米以下。严格按照覆膜作业要求,进行日揭日盖,晚上7点前完成每日作业面积膜覆盖工作,早上4点前揭开覆盖区域进行每日填埋作业;二是加大渗滤液设备检修力度,做好日常检测;三是在作业面周边增设3台雾炮机,配合人工打药除臭等措施,确保场区内臭味不扩散,蚊蝇密度小于规范标准。

  2.完善雨污分流设施。一是完成煤炭湾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区南北两侧截洪沟清理和整修补漏工作;二是完成库尾堆体整修,对沉降点进行垫高处理,并重新覆膜,确保雨污分离,雨水能顺利导排;三是对原有隔离墙进行了防渗处理,涂抹防渗层,并新建一堵隔离墙确保渗滤液无法渗透至锌镉矿渣填埋区,在两座隔离墙之间放置水泵,确保渗滤液无法渗透至新铬矿渣填埋区;四是对库区覆膜整体重新规划,对现有垃圾堆体进行整形,对部分破损HDPE膜来更换焊接。

  3.对原有收集及处置系统来进行完善:针对现有沼气收集和处置系统不能满足实际处理需求的问题,申请新建沼气收集和处置系统。通过调研,启动填埋场填埋沼气发电项目,由张家界农科填埋沼气发电有限公司自筹资金、独立运行,并向张家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递交项目申请报告。《张家界市煤炭湾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沼气发电项目》2019年4月10日通过张家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项目批复,2019年7月29日国网张家界供电公司通过张家界农科填埋沼气发电有限公司2400KW分布式沼气电站接入系统方案批复,2019年8月16日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通过了《张家界市煤炭湾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沼气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于2020年12月10日竣工,开始试运营发电,2021年1月1日正式发电。

  4.做好气体和水质监测。煤炭湾生活垃圾填埋场与第三方有相关资质检验测试公司(景倡源监测湖南有限公司)签订了检验测试合同,对库区及周边大气定期(至少每月两次,并出具相关检测报告)进行仔细的检测,确保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达标。针对地下水质监测的问题于2020年初开始做相关整改,督促张家界市仁和公司在年中进行了钻井工作,库尾本地井已经恢复,并设置了两侧污染扩散井,达到6口水质监测井检测因子22个的规范要求,同时定期对监测井的水样进行监测。市生态环境局委托张家界监测中心按周对场内外排口、地下监测井水质进行采样监测,从检测结果来看,水质已稳定达标,未污染周边环境。

  5.提升渗滤液解决能力。一是对渗漏的垃圾渗滤液采取在导排管末端节流并泵回应急处理设施的方式来进行处置,已对导排管收集池进行扩建,现有容积约50立方米(原容积为8立方米),并做好双层防渗处理,还备有2台抽水泵(每台抽水能力为50立方米/小时),遇雨量过大时启用备用抽水泵,将不能立即处理的污水回抽至调节池;二是使用吸污车对进入总排口管道进行清理洗涤,保障管道清洁,确保总排口水质不受管道内淤泥污染,每月至少清理一次,形成常态化;三是对原有渗滤液系统来进行工艺调试,恢复解决能力,老渗滤液解决能力已恢复至100吨/天;同时,新增3套渗滤液应急处理设备(其中2套用于处理1.2米导排管内雨污混合液),渗滤液解决能力由原来100吨/日增加至现在的400吨/日,雨污混合液解决能力达到350吨/日,完全满足处理需求。

  1.武陵源区严格落实省、市相关规定,通过做好膜覆盖、雨污分流、沼气回收燃烧、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等工作,逐步加强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管理,确保野猫峪垃圾填埋场安全稳定运行;加强与第三方检验测试公司合作,开展监测井水质的日常监测,及时准确上报数据,防止渗滤液超标问题发生;加强环保在线监控平台信息共享,提升监管能力;加强设施设备巡检力度,对老旧设施设备及时维修更换,确保垃圾场安全稳定运行。

  2.聘请长沙潇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武陵源区生活垃圾填埋场规划方案》。按照填埋作业规划,已将垃圾填埋场划分为生活垃圾作业填埋区、雨污分流区和预留作业区,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日常填埋作业。

  1.全面督导,加快问题整改。一是严格按照垃圾填埋技术规范,填埋作业后及时覆膜覆盖,作业面积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作业要求,作业面控制在300㎡以内,做好雨污分流。二是全面排查,通过在低坑位置加焊防渗膜,修整截洪沟,确保库区雨水排水通畅。组织人员对库区重新排查,核实破损点和破损面积,制定计划,对保护层实行重新覆盖土工布,完成了全部破损土工布的更换。三是根据填埋技术方面的要求,对已填埋的区域或即将要填埋的分隔坝进行拆除,并做好修复,防止防渗膜损坏;对现有临时分隔坝做加固并使用双层防渗膜进行保护,消除防渗膜损坏的风险隐患。四是对库底雨水倒排管进行永久性封堵,杜绝渗滤液溢出现象。五是严格落实准入制度,升级检查力量,将以前的1门卫+1监管增加到1门卫+2监管,严加防控,禁止工业固废等非生活垃圾进入场内。设置垃圾进场临时抽查点,对进场垃圾不定期开展抽查,切断非生活垃圾混入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侥幸行为。积极协调安慈高速指挥部,加快场区大门的建设步伐,完成库区封闭,优化内部安全管理。

  2.以考促管,建立长效机制。根据慈利县《垃圾填埋场考核办法》,对垃圾填埋场社会化服务企业慈利县威保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严格考核,由县城管综合执法局所属环卫服务中心驻场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监管、内设机构监督指挥中心负责日常考核,察觉缺陷及时交办,督促整改。2021年6月,由于垃圾填埋场未按要求按时整改到位,对该公司依照《垃圾填埋场考核办法》扣11分,扣除运营费用39450元。

  3.加强监管,提升管理技能。加强环保在线监控平台信息共享,提升监管能力。开展监测井水质的日常监测,开展填埋场雨污分流、渗滤液处理、异味控制、运营管理培训,提高填埋场管理能力。按照排污许可要求,与第三方检验测试公司景倡源检测(湖南)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开展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各项检测指标合格;对检测井的水质开展监测,各项检测指标合格;对渗滤液车间和水处理车间的运行系统来进行技术改造,设备已于2021年8月底安装并完成调试,处理规模为100吨/天,改造后的解决能力能够很好的满足日常运行,出水各项数据经第三方检验测试公司景倡源检测(湖南)有限公司检测,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慈利分局加强日常执法监管。

  1.桑植县已从中央财政直达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解决渗滤液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该项目已于2021年7月完工,现由原渗滤液处理设备(DTRO碟管式反渗透工艺)改造为“生化+超滤+反渗透”工艺,渗滤液解决能力由原来的60吨/日提高到现在的150吨/日。

  2.桑植县已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施工图纸、确定所缺失的地下水监测井数量、标准、位置,完成新增3座监测井建设,并组织竣工验收。经第三方检验测试公司(景倡源公司)连续3次对进行地下水取样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地下水检验测试标准。日常已按照监测规范开展地下水监测。

  目前,张家界市永定区煤炭湾生活垃圾填埋场、武陵源区野猫峪生活垃圾填埋场、慈利县廖家湾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桑植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都已停止填埋处理生活垃圾。永定区和武陵源区生活垃圾送往张家界垃圾焚烧综合处理项目进行焚烧处理,慈利县生活垃圾按要求分别送往张家界垃圾焚烧综合处理项目和石门县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桑植县生活垃圾送往该县华新水泥厂进行协同焚烧处理。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