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四号飞船将在太空完成多项科学实验

2024-05-07 |   作者: 五星体育360在线直播观看

<< Return list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在此间接受新华社记者正常采访时说,“神舟”四号飞船在太空飞行期间将要完成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空间细胞电融合仪和空间电泳仪等多项空间科学实验项目。

  他说,流体物理学研究是微重力科学的重点基础领域,微重力环境下的液滴(Marangoni)迁移动力学问题,既有理论方面的重要性,也有很强的应用背景,如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材料加工、晶体掺杂、空间焊接及电泳过程中都会遇到液滴或气泡的迁移问题。在“神舟”四号飞船上安排的实验项目,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通用流体实验装置,在不同条件下实验,期望在相关理论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

  这位总设计师介绍说,细胞融合技术是生物加工、培育新品种和生物制药的新技术。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消失,能大大的提升电融合杂种细胞得率和细胞活力,为人类利用微重力资源进行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神舟”四号飞船上的电融合仪由我国自行设计,在一套实验装置中同时分别进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两项电融合实验,以求获得新药物和新植物品种的方法和技术。

  这位专业的人介绍说,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一些高纯度的生物材料如氨基酸、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成为重要的基础应用技术。连续自由流电泳分离具有效率高、设备简单易操作、分辨率好、过程和条件可控、对产物损伤小等优点,是制备型的主要分离手段。在“神舟”四号上安排的电泳分离实验最大的目的是为研究其规律,通过实验积累经验,为我国的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发展奠定基础。

  据介绍,“神舟”四号飞船空间应用系统的有效载荷分别安装在飞船的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舱段,其任务以微波遥感对地探测、空间环境综合监测和科学实验为主,自主飞行期间主要进行微重力流体物理科学和生物技术探讨研究实验。飞船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期间,将进行微波遥感对地探测和空间环境监视测定等新技术试验。

  “神舟”飞船远在太空,地面如何联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设计师孙宝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正常采访时说,“我们在飞船与地面之间已建起一条畅通无阻的宽带通道,能确保地面看到飞船上的情况,听到航天员的声音。”

  孙宝升说,自动化航天测控网的通信能力完全能满足数字电视图像和话音传输的要求,使地面可以通过电视画面了解航天员在天上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情绪变化,并向航天员和飞船下达各项指令。当记者问起地面与飞船之间通信联络的时延问题时,孙宝升笑着回答说:“就像通过通信卫星打国际长途一样方便。”

  据孙宝升介绍,测控通信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主研制并建立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航天测控网,通过地面测控站和大洋上的4艘远洋测量船,以保证地面指挥员及时与航天员取得联络。

  这位副总设计师说,新型航天测控系统改变了传统以测控站为主对航天器进行测控的方式,建起了网络管理中心,实现了对陆上、海上所有测控站的联网和统一管理调度。中心不仅能对各测控站测控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而且可以随时调整其测控任务。新的航天测控网实现了数据采集与传输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失误,测控中心的专家组可根据各测控站传来的信息,研究决策并直接向飞船发送指令,大大提高了飞船测控的准确性。

  孙宝升参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从方案设计论证到生产研制的整个建设过程。他说:“对‘神舟’飞船的成功测控,表明我国航天测控系统的设备与技术力量已能够很好的满足载人航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