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上网、云端养鱼 中山坦洲打造万亩数字化水产园区

2024-05-27 |   作者: 五星体育360直播

<< Return list

  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以落实“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中山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让数字技术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化等方面发挥有利作用,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即日起,南方+中山频道推出“数字乡村·中山实践”系列策划,深入走访中山乡村一线,观察数字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果,敬请垂注!

  全国入选6家,4家来自中山坦洲——这一数字来自近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公布的第十一批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名单,标志着坦洲镇在水产养殖领域再进关键一步。

  作为中山市的重镇,坦洲镇面积超3万亩,水产品养殖总量达到3.53万吨,总产值超10亿元,是中山主要供港澳水产品生产基地,每天出口量超过35吨,占中山市出口供港澳活鱼的30%以上。2022年,坦洲镇成功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水产养殖专业镇,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全镇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当地正加快建设水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这过程中,数字信息化建设为当地水产养殖注入新动力,镇内的海鲈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高效率节约能源增氧机技术示范项目、淡水养殖自动投喂示范区建设、河鲀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正助力这片鱼米之乡加快建设富饶而美丽的数字乡村。

  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坦洲镇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当地正加快建设水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坦洲镇的宝鸭山下,是中山市强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强晟水产”)在坦洲镇六个水产基地中的三号基地,远近闻名的“坦洲海鲈鱼”是其主要养殖的鱼类之一。

  “海鲈鱼不像传统的四大家鱼,它对养殖人的要求非常苛刻。”强晟水产副总经理唐光华介绍。由于海鲈鱼的生长对水温、气温、气压、水质酸碱度等环境数值极为敏感,养殖时必须监测、把控好这些指标,“没经验的人可能一条都养不出来。”

  相较于人为监控,数字信息化系统则有效提升了海鲈鱼的养殖效率。唐光华介绍,公司通过手机移动端的智能渔业平台,就能实现对海鲈鱼养殖环境数据、每个鱼塘的投喂情况、仓库入库情况等方面的实时监测。“比如以前的增氧机用的都是需要人去现场操作的老式开关,现在手机就能一键就能远程开关。”

  数据上网实时监测,离不开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强晟水产在各个基地内,设置了水质监控、视频监控、自动投喂控制、增氧机控制以及设备用电量监控等设备。

  “这一套设备的成本是不小的,但能够更好的降低后续的养殖成本,也能让我们养殖出更优质的海鲈鱼。”唐光华以高效率节约能源增氧机举例,由于当前水产养殖大多为高密度养殖,增氧机必不可少。公司投用的高效节能增氧机不仅仅可以增氧,还可以曝气排气、调节水温,取代过去的叶轮式增氧机,实现节能降耗。“对出了故障的老式增氧机,我们就不维修了,直接换成高效节能增氧机,每台每个月能节约200到300元的电费,我们三号基地已经换了200多台了。”唐光华说。

  不只是个别鱼塘的个别设备升级,坦洲镇与多家优质水产企业,群联、裕州、永一等多个村社联动,建设一批高标准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基于水产养殖数字信息化等技术,加快水产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解决传统水产养殖过程中无法及时管理养殖情况的问题,有效提升水产养殖水平。

  “三黄散是一种渔用中草药,在养殖淡水鱼时用得比较多,所以我们针对海鲈养殖也做了实验。”唐光华介绍。由于海鲈鱼对生长环境极为敏感,其在出现肠炎等疾病时,对药物投喂的种类、剂量等要求也更严格。对此,强晟水产与合作的研究院共同开展三黄散用于海鲈养殖的实验,研究成果论文已发表,并于近期在中山通过了验收,将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坦洲镇的海鲈养殖。

  科技创新是推动水产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引擎。坦洲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当地持续加强与省内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和学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各种各样的形式的校企研发合作,提高坦洲水产养殖产业研发技术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推动产业技术成果转化,提升公司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中山洪力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通过前期考察对接,将水产养殖加工研究中心场地设在中山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坦洲校区,设立智慧养殖研究区、鲜鱼及冷链运输研究区、水产现代加工技术探讨研究区、标准化研究区等。

  通过创建水产养殖加工研究中心,坦洲镇还成功引进了多名省市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团队,先后多次到坦洲水产产业园当地考验查证、走访企业,围绕水产品深加工研发技术,开展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水产加工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开发高的附加价值水产加工品。

  应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坦洲镇成功开发出冻干海鲈鱼骨汤和冻干海鲈鱼片以及海鲈鱼预制菜系列。与此同时,坦洲镇涌现出一批水产品牌,群联村获评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水产养殖专业村,坦洲镇获评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水产养殖专业镇。

  除了海鲈鱼,河鲀也是坦洲镇的品牌鱼类,“全国80%的暗纹东方鲀都来自中山、来自坦洲。”中山肆鲜农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肆鲜农科”)总经理孙振华介绍,作为“长江三鲜”之一的河鲀,其在江苏一带的养殖周期较长,相比之下,中山坦洲的饲养条件适宜,公司便在坦洲建设起产业园。

  在坦洲镇裕洲村,肆鲜农科的河鲀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已经投入运营超半年。不同于传统养殖鱼塘,该项目搭建了软件系统及物联网服务平台,设有监控设备、水体监测站、气象监测站等设施设备。

  相较于项目建设前,河鲀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为当地节省了6%的成本,提高5%的效率,综合效益增加11%。“我们的饲料比大约是1∶1.7,比较低,但我们的亩产能有1600斤,对比之下,我们的效益是很高的。”孙振华说。

  通过河鲀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肆鲜农科正带动引领周边农户的科学规范化养殖,利用企业产供销一体化的优势联农带农,带动周边养殖河鲀鱼农户的销售以及坦洲镇河鲀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我们除了养殖也有完整的供应链和消费端,农户养殖的鱼可以卖给我们,目前我们已带动周边800-900亩的农户养殖规模。”孙振华说。目前,肆鲜农科正在推进在当地开设厂房的进度,开展河鲀深加工。

  实际上,坦洲镇水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以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遴选当地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中山市科研院所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打造大湾区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水产加工与冷链物流中心、坦洲水产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区域品牌营销推广中心等,实现坦洲水产“生产+加工+流通+科技+营销(品牌)”的全产业链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