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伏热死牛母伏凉飕飕”2023年是公伏还是母伏?答案来了

2024-06-03 |   作者: 五星体育360在线直播观看

<< Return list

  如今已确定进入夏至节气,天气越来越热,但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还没有到来。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在三伏天,那么今年何时入伏?伏天有几天?关于三伏天,农村老人说“公伏热死牛,母伏凉飕飕”,那么今年是公伏还是母伏?

  三伏天又称为“长夏”,是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又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记载,《史记·秦纪六》种记载:“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古人在入伏这天一般会选择闭门不出,谓之“歇伏”,百官不仅放假三天,而且还能领取到高温补贴“冰块”。

  五行和四季具有对应关系,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可能很多人会疑惑为啥多出了“土”?这是由于从秋到冬,金生水;从冬到春,水生木;从春天到夏天,木生火,但是火克金(也就是说火不能生金),金要潜伏一段时间,因此夏天到秋天需要有一段时间来过度,这段天气大热的时间段就是“三伏天”,三伏天也就是长夏,长夏属土,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

  夏有三伏,三伏天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时间大概在小暑至处暑之间。初伏和中伏都是固定的10天,中伏的时间由庚日来决定,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因此三伏天有30天或者40天之说。

  那么今年何时入伏?老话说“夏至三庚入初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秋后一庚入末伏”,说的意思就是,从夏至开始,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便是入伏的时间,夏至后的第4个庚日便是入中伏的时间,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便是入末伏的时间。

  我国一直沿用“干支纪日法”来记录日序,即由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两按照固定的顺序组成60个组合,每个组合代表一天,循环记日,如果今天是甲子日,那么明天就是乙丑日,后天就是丙寅日。由于天干有10个,因此庚日与庚日间隔10天,庚日总共有6个,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

  今年情况相对来说比较特殊,6月21日夏至这天恰逢“庚戌日”,因此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6月21日,聪明的小伙伴显而易见,夏至后20天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因此今年7月11日入伏。由于初伏有10天,因此7月21日入中伏;今年8月8日立秋,这天是戊戌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在8月10日,因此8月10日入末伏。

  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初伏,共10天;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共20天;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共10天,今年三伏天总共持续40天。

  关于三伏天,农村老人说“公伏热死牛,母伏凉飕飕”,啥意思?今年三伏天是公伏还是母伏?

  在我国传统的《阴阳学》中,把单数视为“阳”,把双数视为“阴”,因此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入伏那天的农历日期是单数,那么就是“公伏”;如果入伏那天的农历日期是双数,那么就是“母伏”。

  今年7月11日入伏,这天的农历日期是五月二十四,二十四是“双数”,很明显今年是“母伏”。

  老人说“公伏热死牛,母伏凉飕飕”,说的意思是如果是公伏,那么依照我们老祖宗的经验,预示着三伏天会异常炎热;如果三伏天是母伏,那么则预示着三伏天会相对凉爽。这里的“热死牛”和“凉飕飕”都是夸张的表达方法,目的是表明冷热的相对程度。

  老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入伏新麦尝新能改善生活,能改善人们食欲不振的现象,因此入伏这天我们大家可以吃面食;此外,在我国民间还有“伏天吃三瓜”的习俗,这里的三瓜就是指苦瓜、丝瓜、冬瓜,这样有助于我们降温防暑。

  温馨提示:老话说“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对于喜欢种菜的人来说,在头伏阶段我们就可以种植胡萝卜了,在二伏我们大家可以种植芥菜,而到了末伏我们就可以种植白菜了。

  总结,今年7月11日入伏,伏天总共40天,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话来说,今年是“母伏”,天气相对凉爽,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发,老话也不那么准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