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日报

2024-04-18 |   作者: 五星体育360在线直播观看

<< Return list

  炎炎夏日,热浪来袭,游泳是许多市民的避暑“妙招”,也是不少中小学生的“暑期必修课”。

  来自龙岩市、新罗区卫生健康监督所的数据显示,目前,龙岩中心城区登记在册的游泳场所共32家,开放营业的26家。各大游泳池都推出了暑期游泳培训班,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上百个孩子扎堆在游泳池内,水质卫生能保障吗?目前的游泳场所是否能满足市民的期待?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看到,这个16×25米的室内泳池中,有几十个孩子正在学习游泳。3名救生员坐在高高的救生椅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池中泳客们的一举一动。“现在场内主要用于学生培训,每天有近200名学生。”负责人黄先生告诉记者,暑假是游泳馆的客流高峰期,除了集中培训的青少年,游泳馆内的散客也是络绎不绝,每天的客流量约四五百人次,生意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大家对游泳这项运动的热情很高。”拥有近20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游泳教练陈先生说,最近几年学习游泳的人越来越多。家长们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不是为了体育中考才学,游泳本身就是人人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这段时间,陈先生不时接到学生家长的咨询电话,如今,他的教学课表已经排到了8月中旬。

  8月1日上午,在体育中心进强游泳池内,来回2趟自由泳后,市民罗先生摘下泳帽和泳镜,准备上岸。作为一名游泳爱好者,罗先生已坚持在进强游泳池游泳多年。“这里离家近,价格也不贵,只是放暑假后,小朋友实在太多了,你看,像下饺子一样,游得不痛快。”罗先生说,“要是有更多实惠便民的游泳池,尤其能把学生培训和日常游泳的人群区分开来,让大家游得畅快,那就更好了!”

  和罗先生“游得畅快”的期盼不同,大部分家长更看重的是“游得放心”。“游泳时水和身体亲密接触,小朋友一泡就是1个多小时,水质一定要过关,否则不但起不到锻炼作用,还有害健康。”在理想城游泳池观看孩子游泳的市民邱女士说。她的看法引起现场多位家长的共鸣。大家纷纷讨论起水质的重要性,其中市民林女士提出疑问:“大家都知道泳池水质很重要,但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怎么判断水质好不好呢?”

  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采访了新罗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副所长张澄伟。据介绍,泳池水质卫生指标包括浑浊度、pH值、余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尿素等。其中,浑浊度会影响消费者的感官体验,浑浊度高往往说明水质变差;微生物指标超标,意味着泳池的水存在微生物污染的潜在风险;尿素超标主要是受人体分泌物、排泄物的污染。当泳客没有进行淋浴直接进入泳池时,身体的汗液和各种分泌物会被带入泳池,最终导致泳池水尿素超标,细菌也更容易繁殖。

  “对于游泳馆来说,及时补水、保证循环净水设施正常运行、科学使用消毒剂、适当控制每场游泳人数,引导游泳者在入池前淋浴、浸足等是非常必要的。”张澄伟说,游泳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管理水平是影响游泳池水质优劣的关键因素。

  泳者为王游泳馆负责人黄先生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泳池的水质,该泳馆引进了一套24小时自动循环水处理设备。池水从泳池一侧的循环口流入机房的滤水系统后,会经过设备的凝絮、消毒、过滤等工序,处理后再重新流入泳池。而且设备可实现自动检测,一旦泳池水脏了,可自动反冲洗,抽调补充新水。

  理想城游泳馆负责人邱先生介绍,每天开业前和闭馆后,该泳馆都会对水池进行一次人工水质检测,并将水质检测结果登记到墙上进行公示。除此之外,场馆池水每3小时循环净化一次,每天补充5%的新水来维持好水质。

  为了提高游泳场所经营管理者的卫生及法律意识,做好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为广大群众提供卫生安全的游泳场所,全市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结合国家“双随机、一公开”任务,对游泳场所实施动态化管理。今年7月以来,新罗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对辖区游泳场所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以及功能间、急救室、泳池水消毒、消毒剂管理、日常卫生管理、泳池水监测信息公示、禁浴标识等,并对游泳池水pH值、浑浊度、游离性余氯、浸脚池余氯、尿素、大肠菌群等进行了采样检测。

  “经过多年监管,新罗区游泳场所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各游泳池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强制沐浴设施、强制式浸脚消毒池和游泳池水循环净化设施,基本能保证池水4小时全部循环净化一遍。”张澄伟说。

  张澄伟介绍,目前,新一轮的检测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后续将公布抽检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和群众投诉举报情况,实施动态管理、重点监督,对卫生管理情况、水质检测等不合格等违法行为,将依法查处。通过现场执法和非现场执法相结合等监管模式,加强执法巡查力度和频次,保障市民游泳卫生安全。

  游泳时如何挑选优质的游泳场所?张澄伟建议市民朋友,首先要多看设施、水质等综合配套条件,同时观察公示栏是否有亮证等服务,包括第三方的抽检结果等,这样能确保选择到干净卫生的游泳场所。

  与此同时,他也提醒广大市民,游泳场所的水质卫生不仅仅是经营者单方的责任,与群众个人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也息息相关,希望市民们提高公共卫生意识,注意个人卫生,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如:

  游泳前,要佩戴泳帽,自觉通过强制通过式淋浴装置和浸脚消毒池进入泳池,防止汗液导致泳池水中尿素指标超过卫生标准,细菌过度繁殖。

  游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不在池中小便,以免影响水质。

  重症沙眼、“红眼病”等传染性疾病,中耳炎,心脏病等患者,或者出现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时或者身体有伤口或感染时,切记不要进入公共泳池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