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好的时代 我们用创新创业追梦

2024-05-18 |   作者: 五星体育360在线直播观看

<< Return list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有幸用创新创业追逐梦想。日前,由自治区团委、自治区网信办、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等联合举办的第九届宁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宁夏创业谷举办。本次大赛以“创新驱动·青年争先”为主题,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超过千名创业青年携300余个项目参与比赛,在全区5市、高校范围内,掀起创新创业政策宣讲、青年创业故事分享的热潮。在历经初赛、复赛、半决赛等选拔,最终有6个项目在最终的比赛中分获金、银、铜奖。此次,我们对其中一些获奖项目背后的故事进行挖掘,展现我区青年建功新时代、追梦新征程的风采。

  “借助现代AI和大数据与医学影像融合的全新技术,我们将在挽救更多肺癌患者生命、减轻肺癌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分配不均等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在日前举办的第九届宁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格影AI医疗——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项目负责人任海玲在现场如是发表结束语。

  经过3个小时的现场激烈比拼,格影AI医疗——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项目获得项目金奖。

  从今年8月参赛以来,一轮轮比拼淘汰,一次次紧张角逐,都曾让任海玲和团队不断迸发出新的“能量”,而促使大家一路坚持的,更是源自于团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初心。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拯救更多肺癌患者的生命,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让更多的人享受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任海玲说。

  在我国,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不能治愈。尤其是在农村等基层医院,缺少医疗设施和有经验的医生,恶性肿瘤常被漏诊、误诊,这导致80%的肺癌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另一方面,医院放射科医生平均每天阅片工作量高达4万余张,上班时间长达10余小时,而阅片的正确率却不理想。

  2013年,在宁夏医科大学周涛教授的带领下,区内针对肺癌诊断难题的AI和大数据与医学影像融合的新技术探讨研究真正开始。2017年,考入宁夏医科大学智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任海玲加入了这个科研团队。

  格影AI医疗——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项目以近300万例带医嘱的肺部医学影像图像为研究基础,运用图像识别、卷积神经网络、残差神经网络、粗糙集等10余种人工智能领先技术与影像医学进行跨界融合,通过对肺部肿瘤影像图像进行有监督的学习训练而设计出的专业诊断系统。目前,“格影AI医疗——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在宁夏医科大学总院辅助医生对3000余名患者进行了肺癌诊断,准确率为96.8%,阅片时间降低至50秒/人。

  未来,格影AI医疗——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将助力“改变诊断规则,降低诊断成本”,为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的建设而努力奋斗。(记者 马越)

  “我们公司2018年设计并发明出一种全新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复制循环稻渔共生。该模式采用高位池与工厂化养殖技术相结合,针对于我区土地盐渍化程度高、全年积温低等劣势,量身定制的一款利于土地改良和农民增收的种养殖方式。”10月31日,宁夏泰嘉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识博介绍,由他们公司5名年轻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研发的《可复制循环稻鱼共生项目》在第九届宁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银奖。

  可复制循环稻渔共生,这一综合种养模式以单元建造,每100亩为一个单元,包括两个高位养殖池,蓄水池,沉淀矿化池及稻田配套设施。每个单元还装配有火箭式增氧机,叶轮变频增氧机,微滤机,智能水质监控检测机等设备。

  该模式以主养高经济价值鱼类为主,鱼虾养殖在高位池中,通过微滤机过滤收集鱼粪,进入矿化池进行分解矿化,矿化后制作成作物可以使用的有机肥料排入稻田,可有效减少稻田的化肥使用量。有机质随水流入灌溉稻田,通过稻田的吸收过滤,分解对鱼类有害的氨氮,再回流入蓄水池进行进一步处理,最终蓄水池中的净水反补入高位池,达到零排放、全循环的种养目的。

  2019年宁夏泰嘉渔业有限公司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经济开发区建设可复制循环稻渔共生示范基地实验和推广该稻渔种养新模式。进而实现了以渔促稻。充分利用渔业产业带动水稻产业升级,在确保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效益,促进了稻田流转和规模化生产,提升了水稻品质和效益,调动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由此开辟了一条保障水产品供给、发展水产养殖的新路,对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科技创新一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王识博告诉记者,公司始终注重产学研联合协作,分别与自治区水产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了多项科技攻关,解决养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其中在对虾淡化育苗、成虾养殖、鲈鱼工厂化育苗、甲鱼人工繁殖等方面已形成了公司的技术规范。“目前,公司正以开展单元式高效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示范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现代化渔业养殖的水平。”王识博颇为自信地说,明年的加州鲈鱼、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澳洲龙虾等名特优新水产品的产值有望达到1000万元,创历史新高。(芳菲)

  在灵武市崇兴镇杜木桥村,宁夏绿先锋农业机械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正组织企业员工给该公司托管土地实施秋季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作业。

  今年45岁的王刚是灵武市科技局科技特派员。2016年,他成立宁夏绿先锋农业机械化服务有限公司,推广土地托管+智慧农业。

  在刚结束不久的第九届宁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王刚选送的参赛项目“土地托管+智慧农业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应用”获得银奖。

  谈到这一参赛项目,他向记者介绍,土地托管的过程中,绿先锋公司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科技技术引进农业作业过程,建设云PTK固定基站,精准收集农业基础数据,实现土地智能化、数字化综合监测预警防控技术。

  银川市科技局多次来企业开展调研,为企业支持60万元项目基金用于企业科技投入,“政府的支持给了我发展的底气!”

  有了资金支持,王刚积极联络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开展合作,该中心为企业提供装备、技术与人员支持。2018年,绿先锋正式建立农机监管平台,并逐步建立一整套田间远程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一万亩土地机械作业情况。

  王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往不算人工费用,农民每亩地成本投入为900元左右,在土地托管模式下,农民每亩地交750元管理费,就“不用下地,坐等丰收”。

  见到了实在好处的灵武市梧桐树乡杨洪桥村连续4年与绿先锋签订服务合同,杨洪桥村的成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绿先锋也由2016年初托管灵武市3个乡镇的1050亩土地,发展到2019年托管7000亩水稻,“明年我们保守估计能托管15000亩土地!”

  不仅如此,这样的模式能让农民实现土地收入和打工收入双丰收。从地里“解放”出来的农民,一部分人经过绿先锋公司经过专业化培训,在科学技术人员指导下操作机械进行农田作业,每月领取4000元左右工资。

  王刚说,此次在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银奖,吸引众多意向合作单位抛来“橄榄枝”。他将继续通过发展智慧农业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唯汀)

  在第九届宁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一个与吃有关的项目获得了大赛铜奖——“无反式脂肪酸的健康烘培油脂”技术。生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下,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这项技术究竟解决了人们舌尖上的哪些难题?

  申报这项技术的是位年轻小伙子,名叫沙金龙。在宁夏大学生物化学与生物分子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他按部就班的进入宁夏一家知名企业工作,从事食品技术方面的研究。舒适的环境、稳定的收入,平淡的生活并没有让沙金龙感到快乐。“年轻就该去迎接惊涛骇浪,就该去搏击长空”,在沙金龙的内心深处始终涌动着要去创业要去拼搏的想法。2018年3月,不顾父亲的反对,沙金龙毅然辞去了别人羡慕的高薪工作,注册成立了宁夏北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大量资料后认为,沙金龙认为烘培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他发现,很多蛋糕、饼干等糕点制作过程中都使用的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脂。有研究认为,反式脂肪酸的油脂是无法被人体吸收的,且口感油腻影响糕点口感。沙金龙和团队决定从生物学专业出发,研究无反式脂肪酸的健康烘培油脂。

  有了想法后,沙金龙联系到母校,与宁夏大学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之后的日子里,他整日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在反复的实验论证后,无反式脂肪酸的健康烘培油脂技术终于实验成功。

  “也许大家看到这几个专业词语会不明白这种油脂究竟是什么,但如果说它的另一个名字,大部分人都会知道,无反式脂肪酸的健康烘培油脂就是我们俗称的‘黄油’,是从牛奶中提炼的一种油脂。目前在西北地区,只有我们一个企业有此项技术。”沙金龙说,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企业成立之初,每个月的产品销量只有1吨,后来产品逐渐得到市场认可,不但宁夏的企业找他们拿货,西北地区的很多企业也慕名而来。如今,企业产品的月销售额已达到30吨,且仍呈上升趋势。

  企业逐渐走向正轨,但沙金龙却不想仅止于此。他计划以后开烘培连锁店,形成工厂化、可复制的一套成功经验,给大家传授烘培技术和经验,让更多的人能通过烘培富起来,实现创业梦想。

  最近,沙金龙和团队研发的第五款产品即将面世,他和小组成员也奔赴全国各地,正在拓展新市场。他的梦想是把产品卖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吃上他制造的健康食品。为何要创业,为何创业这么辛苦还要坚持,沙金龙说,他只是想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记者 赵婷婷)

  “很多80后、90后,包括我自己,少年时期都幻想过,有朝一日能创造一台属于自身个人的机器人。时光荏苒,生活磨平了很多人的棱角,可能很多人早已忘记了曾经的梦想。但是我们从始至终在坚守,日复一日地研发着属于中国青少年自己的机器人。”王海波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宁夏奇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他和小组成员们设计的“互联网+STEAM教育解决方案”在第九届宁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铜奖,这一个项目的初衷就来源于这一群内心还保留梦想的年轻人。

  STEA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的英文简称。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到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概念。2017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深化落实STEAM教育,提到课程设计需要结合STEAM教育,对于小学科学课程内容需要有跨学科的要求,各个当地按照课标编写教材。同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AI发展规划的通知》中首次明确人工智能及STEAM教育需要在中小学开展课程。

  王海波和他们的团队正是看准了这个机遇。他介绍,现有的STEAM教育市场上典型产品的痛点是器材昂贵,技术门槛低,并且枯燥晦涩,学生接受度有限。一般只开发产品,配套课程教学体系乏善。

  他们独辟蹊径,找到了推出面向9岁至15岁青少年的K-bot系列新产品。由于是自主研发,成本受控,同时提高技术准入门槛,以机器人为硬件载体,寓教于乐。打破定点上课的弊端,授课方式灵活。系列新产品将3D打印、智能硬件、图形化编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就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目前,K-bot系列新产品种类20余种,可满足多种年龄段、不同偏好学生的实际的需求,采用趣味玩具+科技创造的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即可以感受玩具一样的乐趣,又能学习到较为系统和专业的知识。“我们始终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互联网+STEAM系统也会更完善。”王海波说。(记者 张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有幸用创新创业追逐梦想。日前,由自治区团委、自治区网信办、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等联合举办的第九届宁夏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