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十年禁捕 守护岸青水绿

2024-05-29 |   作者: 五星体育360在线直播观看

<< Return list

  自乌江十年禁捕、退捕工作启动以来,播州区通过政府引导发展生态养殖,发动群众共同维护一江清水,让乌江的岸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景更美。

  在龙坪镇兴隆村,一个占地仅12亩的迷你园区十分引人注目。园区里,绿色集装箱连成一串,工人正蹲在集装箱上向箱子里投喂鱼饲料。2019年,龙坪镇引进这家淡水鱼养殖企业,采用标准定制集装箱式养鱼,通过应用推广新技术,走出了一条陆基集装箱绿色生态循环水养殖新模式。

  “它有几大优势,占地面积小,12亩20个箱,可以抵传统的养殖200亩,水不换,它每天是在不断地循环 ,我们只需要补充水,我们后面有一个池塘,这个池塘就是进行尾水的处理,尾水净化池里面是不养鱼的,放了少量的花百鲶来吃浮游生物 净水的作用以外,这套系统还有一个作用,就能把鱼粪和杂质收集处理。”播州区龙坪镇陆基集装箱循环水绿色高效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张涛说。

  集约、环保、占地小,是这家小型园区的特点之一。此外,通过“微滤机”分离器分离养鱼的粪便和污水,实现清水、鱼粪和饲料残渣分类收集,处理过的清水能达到三级水类标准,清水能再一次进入集装箱循环养鱼,而鱼粪和饲料残渣收集后进入农田,发展“稻+龟”养殖,让企业真正的完成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

  2018年,播州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拆除乌江网箱24万平方米。在全面拆除乌江网箱过程中,体量最大的要数播州区三合镇。网箱拆除后,三合镇通过集中技术培养和训练,引导转产上岸渔民根据真实的情况发展环保生态产业,让失业的渔民再次实现就业创业。三合镇马坪村村民罗坤强就是这里面一员。“2018年5月份,响应国家党的政策,因为环保,河边的网箱全部清理上岸, 后来经过三合镇人大主席李正林,引导我来养牛,我又经过当地考验查证,多方走访了解以后,再加上我哥养了十多年的牛,所以后面我就选择了养牛。”

  最开始,罗坤强养殖了12头西门达尔肉牛,通过能繁母牛逐步繁殖持续不断的发展,现在存栏肉牛有25头,按照目前市场行情报价,每头牛均价在1万元以上5万以下。一年下来,罗坤强收入十分可观。

  在养牛过程中,罗坤强一直不忘转产上岸后有关环保的要求,将自家的牛场环保工作从粪污收集、处置、排放方面做细做实,保障了养殖环境干净卫生。“现在环保这一块粪污必须要集中处理,不能乱排乱放,任何人都不能打破环保的红线,集粪棚,沉淀池这些全部都是按政府的要求下,全部在实施,全部做好了的。”罗坤强说。

  肉牛养殖户逐渐增多,在马坪村村支两委的牵头下,罗坤强还和其余养牛大户组织成立了全镇首家陆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大户+散户(贫困户)+产销服务+利益联动”四位一体模式,向当地及周边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管理技术、市场销售等服务,以此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加入合作社,我们比较好的是卖、买,牛生病,饲养这些,都得到了很大的方便,加入合作社,我们养牛放心,也大胆 。”村民罗乾学说。

  罗坤强表示:加入合作社后,就是大家一起抱团取暖,去拉饲料都是统一量大从优,有些养牛户经验不足,技术这一块大家都取长补短,共同把这条养牛路走得更好。

  目前,该合作社共有27户社员,其中建档立卡户11户,网箱养殖转产上岸5户。注册资金200万元,2019年共计销售肉牛600多头,实现产值1500多万元。

  “乌江库区渔民上岸转产以后,我们根据他们的需求,在种植、养殖、运输、加工上,给他们帮助,出台政策,让他们能转得出、能致富,过上好日子。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乌江库区十年禁捕、退捕工作,发动库区群众共同维护好乌江库区的生态环境。”三合镇人大主席李正林说。